2014年2月8日 星期六

一動不如一靜

家長讓孩子學習武術課普遍目的是強身健體、防身、做個活潑好動,滿身散發正能量的孩子。
這些都是非常正確,而且是絕對的回報。

但依我來說,學武術最重要的不是學「動」,而是怎樣去學「靜」。

武術在動作中看到的都是「力」與「美」,那為什麼我要說是學「靜」呢?
事實上選擇兒童武術,我們的目標並不是要孩子成為一個好動的學生,而是藉著武術學到沉實,穩重。

因為每一拳,每一腳,孩子的過程中學習著不是放縱,而是控制,讓自己動靜分明。才能有別於其他的體能課程,這也是選擇兒童武術的真正意義。

事實上學習武術的過程中,我們都會發現一個現象,感覺上武術課程的內容動態並沒有比起外面的體能課來的激烈,為什麼反而更容易感覺到累呢?

正因為一般體能課程,都是要求盡量去發揮出肢體動作的最大值,盡情地跳躍與奔跑,可以盡可能地展現自己的肢體。但是相反的,武術卻是多了一個控制,例如,踢完之後要求立刻站穩不可以晃動,馬步站穩之後就不能再移動...

小朋友在上武術課的時候一方面想要展現自己的肢體,一方面又要隨時知道自己的狀態,懂得控制自己的雙腳保持穩定又要達到老師要求的速度與次數。
因此不論體力上與精神注意力上的消耗都遠遠比普遍的運動與體能課程來的大。

要孩子盡情跳動很簡單,但是要孩子穩穩地站著不動卻很難,更別說這每個動作本身也極耗體能的功夫步法了,

武術的鍛鍊下體能的提升固然不說,更藉著每一次都要不斷的學習控制自己的身體過程進而了解自己,也唯有了解自己能耐的人才能夠突破自己。

何況武術本身就是一種會傷害別人的原始技術,它是一種驅動人本能的技巧。
若我們藉著兒童武術練習,讓孩子懂得控制自己的行為,那麼孩子未來對於人際關係與面對困難去處理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就會提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